宇宙产业需要各领域的技术和人力,作为负责今后国家经济未来的手段,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备受关注。 特别是根据国家宇宙开发计划,固体/液体发射体、人造卫星、宇宙探索船/罗孚等多个最尖端系统需要人力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被称 New Space 时代,国防及民间领域的需求和市场正在大幅扩大。因此,宇宙工学专业以培养具备宇宙领域专业知识和设计/解析能力的人为目标,培养出了国内首家民间火箭发射企业 Innospace 代表、航空 主导月球探测轨迹设计及超小型卫星开发的教授团队正在发挥国内最高水平的教育及研究力量 宇宙研究院“世界‘号月球探测事业团长等主导国内航空宇宙事业的人力.
构成宇宙工学与尖端技术相结合的教育课程,通过宇宙工学的原理和应用及实务教育,培养时代要求的尖端专业工程师。 为了培养作为国家战略事业正在推进的宇宙发射体、人造卫星、宇宙探索系统相关的基础理论和解释/设计能力,对基础力学及宇宙工学核心技术的理论和设计/解释/制作/试验/分析的教育和实习,以实验构成教育课程。 开设轨道力学、推进(火箭/涡轮机)、宇宙系统结构及材料、宇宙系统诱导/控制/导航等宇宙全领域的核心技术教育及综合设计(Capstone设计)科目。 通过这些,提供符合国家宇宙战略的最新技术及现场实务机会,通过与"KAU人造卫星系统技术研究所"的产业联系,培养出现场定制型宇宙专业人才.
宇宙相关产业体(韩华Aerospace、韩国航空宇宙产业、韩华系统、大韩航空、LIG NEX1、Innospace等)、政府和民间相关研究所(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国防科学研究所等)、首家民间火箭发射企业Innospace等尖端创业企业.
航空工程学是以对航空领域技术和工程的理解为基础,涉及飞机及宇宙飞行体的设计、制造、运用、维护等专业. 随着航空产业的发展和飞机技术需求的增加,该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在航空领域,为提高飞机的安全性、性能、效率的研究和国防安全的无人化技术开发正在持续进行. 航空工学专业教育学生培养飞机的结构、材料、控制系统、航空力学等专业知识,具备设计和运用有人/无人飞机所需的力量,培养出了国内最早的太阳能无人机 独岛一周飞行成功、新一代韩国型战斗机开发事业、智能无人机开发事业等国内多种飞机开发事业的核心人才.
航空工程专业提供结合基础力学课程与深入专业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当前需求迅速增加的航空客运/运输产业和航空国防产业所需的专业工程师.通过航空力学、航空航天结构力学、飞机性能等专业课程,具备航空领域的专业知识,并通过航空器系统、航空器控制、航空航天系统工程、航空器概念设计等实践课程,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实践能力.此外,为了培养未来先进航空移动产业所需的人才,还开设了机器学习入门、航空航天电气电子系统、电力推进系统等先进课程.通过顶点设计、毕业研究论文、航空航天现场实习等课程,学生可以将基础与深入专业课程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实际应用于各种问题,培养适合研究所和企业需求的航空专业人才.
航空相关产业公司(大韩航空、韩国航空宇宙产业、韩华航空宇宙、韩华系统、LIG Nex1、VESSEL Aerospace等), 政府及民间相关研究所(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国防科学研究所等), 先进初创企业.
机械工程专业涵盖了运输机械、加工机械、自动化机器人、微精密机械等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能量的产生、传递、转换的原理、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自动控制原理等相关学科领域。本专业以培养具备实务能力的现场适应型专业工程师为教育目标,旨在使其能够在国内外产业界、研究界和学术界发挥作用。机械工程是所有制造业的基础学科,包括汽车、飞机、显示器、半导体产业等。近年来,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机械工程与人工智能(AI)技术的结合正在发生,机械工程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到半导体制造设备、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环保新能源等面向未来的技术领域。社会对能够引领未来先进制造业增长动力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继续扩大。
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基于四大基础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的基础上,分为以下三个细分学科领域的课程体系。设计/生产工程:学习与机械装置、零部件、系统的设计和生产相关的力学及应用课程,特殊加工、设计优化、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下一代技术相关课程。热/流体工程:学习与热能及流体能量的产生、传递、转换相关的力学及应用课程,燃料电池、可再生能源等下一代技术相关课程。控制/动力学:学习与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分析及控制相关的力学及应用课程,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下一代技术相关课程。此外,所有学生在升入四年级时,需选修现场实习和研究实习课程,并作为个人指导教授研究室的实习研究员参与研究。
汽车产业(现代起亚汽车、现代摩比斯、韩国通用、双龙汽车等),电气电子产业(三星电子、LG电子、SK海力士、三星显示、LG显示等),重工业及建筑(现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斗山重工、现代建设、大宇建设、浦项建设、乐天建设等),公共企业(韩国电力公司、韩国天然气公司、韩国能源管理公司等),政府出资研究所(国防科学研究所、韩国机械研究院、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韩国铁道技术研究院等)
宇航新材料专业的课程包括研究和开发用于宇宙及航空领域的高性能材料,涵盖最新的复合材料、超轻合金和智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此外,通过研究应用于最新航天技术的轻量化材料、高温超合金和复合材料,旨在提升航空航天产业的能源效率和安全性,并重点开发能够承受宇宙环境极端条件的材料,以支持宇宙探测和卫星技术的发展。课程还注重与实际工业需求相符的研究与教育,为学生提供访问国内外相关产业的机会,理解相关工作,培养能迅速投入产业界的实务能力。
材料设计与实验的学生在航空航天材料的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分析机械、化学和热学特性,并通过这些分析学习材料的优化过程。该专业整合了先进的材料技术,重点研究包括高性能铝合金、钛合金、高温耐热钢等各种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从气体结构到发动机组件的各个领域。学生们利用计算机建模和模拟技术来理解技术整合和应用材料的特性,以设计最优的航空航天结构体,这些技术直接应用于复杂的航空航天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通过使用先进的模拟工具和实验技术,预测材料的性能,并模拟实际宇宙和航空环境中的材料行为。
大韩航空、韩国航空宇宙产业、韩华科技、韩华泰雷兹、浦项制铁、现代汽车、东部制钢、现代钢铁、韩国轮胎、KCC、航空器及宇宙船制造厂的材料开发及测试工程师、国内外研究所、技术标准化机构或政府部门
半导体新材料专业涵盖从存储半导体到最新的人工智能半导体的广泛技术领域,研究和开发各种先进产业的核心材料。该专业将化学/物理、航空/宇宙、电气/电子/计算机、机械/汽车、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系统等所有工学领域进行学术上的联系,融合科学与技术,并将其具体实现。此外,通过利用最新设备和技术进行的实习、项目和实习项目,培养能够立即投入工业界的实务能力。
半导体新材料专业从基础材料理论开始,涵盖高级器件及材料设计和制造工艺,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实践。课程体系从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基础课程开始,延伸到高级器件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深度课程。学生们在高端材料合成及特性分析方面积累实践经验,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分子束外延(MBE)、原子层沉积(ALD)等技术合成半导体材料。课程强调使用电子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光谱学等特性分析技术,分析这些材料的结构和电子特性。结合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趋势,专业还包括开发人工智能半导体所需的新材料,重点在于最大化数据处理和能源效率。
三星电子, 三星SDI, 三星电机, LG显示, LG电子, LG化学, SK海力士, 韩华
MRO是Maintenance, Repair, Overhaul的缩写,指的是航空器的维护、修理和大修等工作,旨在确保航空器的安全运行和性能维护,包括飞行操作、机体、部件和发动机等各个方面的维修领域。航空器维修是一个需要高度技术的领域,在国内外都具有很高的产业增长潜力,并且与航空部件产业密切相关,国内外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韩国航空大学拥有国内顶尖的MRO教育项目和设施(航空技术教育院),并且与大韩航空公司运营着航空维修相关的人力资源和设施交流项目。航空MRO专业的教师团队由在航空维修领域拥有20年以上现场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致力于培养在国内外航空器维修领域能够发挥实际能力和具备高度现场理解力的专业工程师。
航空MRO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MRO理论课程和MRO实习课程,满足国土交通部要求的航空维修技师考试资格的课程体系。具体的航空维修领域课程分为航空法规、航空维修概论、航空机体、航空发动机、航空电气电子等。此外,航空MRO专业还与机械工程专业、航空宇航工程专业合作,建立了基础力学及实习课程的共同修读体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培养实际维修技术,还旨在培养具备工程设计及分析能力的工程师,这使得该专业与国内其他航空维修人才培养机构有所区别。
大韩航空、韩亚航空、真航空等航空维修(MRO)领域、机械工业及制造业领域、航空航天工业领域等。
以航空机械领域为中心,融合电子电机、AI/SW及ICT领域,以培养引领作为新成长动力领域之一的无人机产业的创新融合人才为目标,是于2021年新设的系。该系的主要教育领域是航空、无人机领域,政府8大核心先导项目、13大创新成长动力领域、12大新产业领域均将其包含其中,国土交通部正在制定的第3期航空政策基本计划(2020∼2024)中,基于无人机的城市空中交通(UAM,Urban Air Mobility)包含在主要先导领域等,其应用领域正在持续扩大。在智能无人机工学领域,需要懂得学习和利用各种知识理论与技术的创意融合能力。
该系开设了融合航空机械、电子电机及SW领域的均衡的教育课程。为了航空机械领域的学习,在1年级的静力学课程和2年级的动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课程中学习基础理论。之后在3、4年级课程中,在自动控制、飞机控制、飞机性能和概念设计、无人飞行计划等课程中进行深化学习。为了电子电机领域的学习,在2年级第1学期学习电子电机概论及实习,3年级第2学期学习传感器工学,4年级学习信号、系统及数字通信、机器人工学课程。为了SW领域的学习,在1年级课程中学习编码入门(Python)、C/C++编程的基本语法,在2年级第2学期的资料结构/算法课程中学习SW设计的基本方法论。以此为基础,在2、3年级课程中,通过AI程序设计、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课程,对AI/SW进行系统学习。此外,还通过软件工程学课程学习关于软件开发的总体内容。
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无人机及UAM产业相关系统设计应用/控制/SW专业工程师及航空专业数据科学家职业群,可以在航空/UAM/汽车相关企业、政府下属机关及政府出资研究所发挥力量。
以培养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尖端技术相结合的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航空航天领域韩国最高水平的教育和研究力量为基础,朝着以现场为中心的核心人才教育迈进。航空产业需要飞机、无人机、未来航空交通(UAM/AAM)、制导武器设计/制造/运用等各个领域的技术和人力,作为未来产业,正在成为国家支柱产业。此外,根据国家航天发展规划,航天产业需要固体/液体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太空探测器等许多最先进系统方面的人力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在国防和民用领域的需求和市场正在大幅扩大。该系除了对尖端技术的理解之外,还提供成长为具备航空航天领域专业知识和设计/解释能力的融合型人才的机会。
安排航空航天工程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教育课程,通过航天工程原理和应用、一线业务教育,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尖端专业工程师。为了培养关于作为国家战略事业的飞机、无人机、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宇宙探测系统、未来航空交通(UAM/AAM)、制导武器的基础理论和解释/设计能力,教育课程由关于基础力学及航空航天工程核心技术的理论和关于设计、解释、制作、试验、分析的教育和实习、实验组成。开设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轨道力学、推进(火箭/涡轮机)和航空航天系统结构与材料、航空器及航天系统制导、控制、导航等整个航空航天领域核心技术教育及综合设计(Capstone Design)课程。
▪ 航空产业领域 : 大韩航空、韩国航空航天产业、韩华宇航公司、LIG NEX1、韩国航空航天研究院、国防科学研究所、航空安全技术院等
▪ 航天产业领域 : 大韩航空、韩国航空航天产业、韩华宇航公司、韩华系统、LIG NEX1、韩国航空航天研究院、国防科学研究所、 INNOSPACE等
▪ 未来航空交通领域 : 大韩航空、韩华宇航公司、LIG NEX1、现代汽车、Kakao Mobility等机械产业领域 现代重工业、三星重工业、现代摩比斯等
研究机械装置和系统的基本原理,在探索设计、开发、运用、控制、诊断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以培养机械和航空MRO产业高级专业工程师为目标。航空MRO是维持飞机安全飞行和性能的飞行、机体、零部件、发动机等维修的总称。飞机零部件、发动机维修是需要高超技术能力的领域,增长潜力高,航空零部件、制作等相关产业需求和市场正在大幅扩大。因此,通过高附加值机械系统和航空MRO产业的系统培训,培养现场定制化专业人才。
安排机械工程与尖端技术相结合的教育课程,通过机械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航空MRO一线业务教育,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尖端机械、航空专业人才。培养关于正成为尖端战略产业的未来汽车、智能型机器人、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基础理论和解释/设计能力,学习热工学、流体工学、材料及固体力学、生产工学/自动化、自动控制等知识。将作为大学特色化领域的航空MRO一线业务教育和综合设计(Capstone Design)作为必选科目,提供符合国家核心技术战略的机械系统、航空MRO的最新技术和现场一线业务机会。进行未来核心研究,构筑学习及研究所需的基础设施,组建机械、航空特色化领域的核心教授团队。拥有韩国最好的MRO教育项目及设施(航空技术教育院),并与大韩航空共同推出与航空维修相关的人力资源及设施交流项目。
进军涉及整个机械、航空产业的各个领域。
▪ 汽车产业领域 : 现代和起亚汽车、现代摩比斯、韩国通用、双龙汽车等
▪ 电子产业领域 : 三星电子、LG电子、SK海力士、三星显示、LG显示等
▪ 重工业及建设领域 : 现代重工业、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业、斗山重工业、现代建设、大宇建设、浦项制铁建设、乐天建设等
▪ 航空MRO领域 : 大韩航空、韩亚航空、真航空等
▪ 公营企业 : 韩国电力及发电子公司、天然气公社、能源管理公团等
▪ 政府出资的研究所 : 国防科学研究所、韩国机械研究院、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铁道技术研究院等
针对航空航天产业乃至电子/半导体-显示器、钢铁/机械-汽车、纳米/化学、新再生能源、生物/医学产业等所有产业领域需要高度尖端新材料工程技术的世界趋势,对从金属、陶瓷、高分子及纳米/复合材料的理论和设计到制造和特性评价及应用等基础、深化、应用的全过程进行教育、试验、研究。从而培养相关产业领域具有知识和技术多样性、专业性、创造性及领导能力的高级技术与研究人才,发挥引领该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分为基本专业、深化专业和融合专业。基本专业将修完材料科学及学习工学的物理、化学基础理论所需的必要课程。此后,在由3、4年级详细专业课程组成的深化专业,将根据学生的关心领域及所希望的前途,分为“功能性纳米材料方向”和“半导体应用材料方向”两个具体方向进行教育。此外,融合专业有AI-尖端新材料融合专业和半导体融合专业。通过这种融合专业,学习人工智能(AI)用新一代电子-半导体新材料及基于大数据/AI的新材料开发技术——材料信息技术(Materials Informatics)。
▪ 功能性纳米材料方向 : 大韩航空、韩国航空航天产业、韩华Techwin、韩华Thales、浦项制铁、现代汽车、东部制铁、现代钢铁、韩国轮胎、KCC等
▪ 半导体应用材料方向 : 三星电子三星SDI、三星电机、LG显示、LG电子、LG化学、SK海力士、韩华等
航空宇宙及机械工程学部以培养专业素质与工作能力并行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在航空宇宙产业和机械产业领域起着领头作用。
本学部共开设航空宇宙工程学、机械工程学和航空器系统工程学三个专业。通过这些专业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成为理解并应用航 空宇宙及机械工程学 相关基础技术和最新技术的技术工程师、拥有与工程学实务关联的综合性解读、设计能力和创意性的专门 技术人才、具备伦理及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 争力的全球领导以及具有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沟通的能力以及责任感强的人才。
大一时,会学公共科目和专业基础科目。升入大二时,须在航空宇宙工程学专业、机械工程学专业和航空器系统工程学专业三个 专业中选择一门专业。其中机械工程学专业为了国际相互认证,专门开设了工程学教育认证课程。大四第一学期之前,经过所规定 的流程,有一次机会可以转 换专业。
该学部的毕业生除了航空宇宙领域,还可以进入汽车、造船、电子等相关的机械工程业领域就业。毕业生的大企业就业率远远 高于其他高校。
大一大二无细分专业,学生接受统一的教育。大一时主要学习专门的教养科目和数学、基础科学及电算(MSC)相关的科目;大二时 主要学习三个细分 专业的共同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科目。大三大四开始学生根据细分专业接受不同的专业教育。
航空宇宙工程学专业主要学习航空器、无人机、航天运载器、人造卫星及诱导武器相关的力学及设计、制作、试验 方法等。机械工程学专业主要学习 热及能源工程学、流体工程学、机械材料/固体力学、生产工程学及自动控制和自动化等的细 分学问。航空器系统工程学专业主要学习航空器机体、动力装置及电气电子、仪表以及包括控制系统在内的航空器系统设计及维 持保修、航空安全、航空器耐航和认证等科目。
大三第二学期到大四第一学期时,学生将通过综合设计科目,以之前学到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接受实际问题分析、设计、制作的 教育课程,在此过程中 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综合的工程学能力。
航空宇宙即机械工程学部的学生修完本学部课程后,除了获得工程需学士学位,根据细分专业还可以获得机械技师1级、工程设计 技师1级、航空技师1级等资格证。毕业后主要进入以下与航空宇宙即机械相关的企业、航空公司、航空宇宙即机械相关的研究所 等。此外,本学部研究生院还设有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以供想进一步深化学习、积累研究经验的学生进一步深造。
认真学习韩国产业的核心、未来高度信息化时代的中心——电气和电子领域的基本理论。从半导体元件、设备、工艺到集成电路及系统HW/SW领域、电力和能源领域、航天/卫星/国防所需的传感器系统、机器人控制等尖端领域,学习的专业领域很广泛,培养引领未来社会的核心人才。作为以一线业务教育和研究为中心的科系,负责系内各种主要国家政策研究项目,积极进行基本、特色、开发研究室等研究活动
除了数值解析、深度学习等基础编码课程外,还安排了半导体(半导体元件、半导体工学、半导体工艺实习及模拟)、系统半导体(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传感器及控制系统(智能型雷达、概率论机器人工学、电磁波保安)等各领域差别化课程。
有利于在AI、半导体、智能汽车、新一代人造卫星、第四产业领域和尖端企业、防卫产业等未来产业领域的就业。
▪ 半导体(Device & Process): 存储/非存储芯片公司、硅片代工半导体公司、半导体/显示器/电池相关材料、零部件、设备公司、电气及电子公司、国家研究所、升学深造等
▪ 系统半导体(System IC): 存储/非存储器芯片公司、半导体设计公司(Fabless)、IDM·Design House·IP企业、电气及电子公司、汽车及飞机电气装置制造及设计公司、升学深造等
▪ 传感器与控制系统(Sensor & Control System): 电气/电子相关大企业、电动汽车/飞机相关企业、航空航天及国防相关企业、机器人开发及制造企业、智慧工厂及物流系统相关企业、升学深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