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专业以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实务能力的专家为目标,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将人工智能实现为软件的方法与技术以及应用人工智能进行数据分析的课程。本校自2021年起通过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的软件中心大学的支持,开展产学联动教育和企业合作项目,培养直接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为了跟上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的成果,我们将最新技术及产业趋势反映到教育中,并运营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教育方式。
人工智能领域主要课程:AI导论、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应用、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规划
软件领域主要课程:编程导论、AI编程、操作系统、算法、问题解决方法、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领域主要课程:数据科学、数据库、大数据与云计算、计算机网络
教育及研究机关大学、企业及政府研究所IT领域IT企业的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智能家居开发等制造业产品设计自动化、生产工艺优化、智能汽车等金融业金融欺诈感知、投资分析和个人定制型服务开发
计算机工程专业由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数据模块三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模块包括计算机系统及嵌入式系统的构成和设计等知识与技术,计算机软件模块包括编码、网页/应用软件开发、算法及问题解决等内容,数据模块则包括数据科学与工程、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数据的课程。此外,通过2020年LINC+项目(教育部)和2021年软件中心大学(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的选定,加强了产学联动教育,使所有在校生都能参与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从而提高现场/实务问题解决能力。
计算机硬件模块主要课程: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结构、微处理器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
计算机软件模块主要课程:系统编程、操作系统、算法、问题解决、信息保护、软件工程
数据模块主要课程:机器学习、数据科学、数据库、大数据与云计算、计算机网络
制造业领域:电子、通信、半导体、汽车等制造公司的硬件/软件开发职位
服务及金融领域:系统集成公司、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的软件职位及系统开发管理职位,金融科技/区块链/数据分析职位
互联网/安全/游戏/多媒体领域:门户网站/云计算/社交网络服务公司,广播/游戏/安全/内容公司的软件开发人员
国防工业及航空航天领域的硬件/软件开发人员
教育界及政府机关:大学教授(博士)、中央及地方政府技术职位高级公务员、政府出资研究所研究员(硕士/博士)
在半导体系统专业中,大一和大二时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基础课程,从大三开始通过专业深化课程集中学习深入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在大四,通过综合设计课程,学生必须进行综合设计,从而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开发能力。通过学习AI/大数据、5G、AR/VR、半导体及智能传感器、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基本专业知识,同时通过学习物理电子学、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工程、半导体工艺实习、半导体工艺模拟、数字系统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系统、半导体器件设计等差异化课程,致力于培养在半导体设计、系统软件、器件及工艺领域中活跃的核心人才。
半导体系统专业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设计部分,通过合理利用构成半导体的器件,实现各个元素高效相互作用的半导体系统;二是系统软件部分,实施硬件程序,控制和管理半导体,使其能够正确执行用户所需的操作;三是器件与工艺部分,寻找制造半导体的最优方法,研究构成半导体系统的主要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实现半导体系统的基本器件和工艺。
电子领域及IT领域的大企业(三星、LG、现代、SK等)、航空领域及防卫产业相关的大企业(航空宇宙产业、大韩航空、韩华、LIG NEX1等)、公共企业(韩国机场公社、韩国电力等)、研究所(国防科学研究所、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等)、国家机关(广播通信委员会及国土海洋部等)。
电子及航空电子专业包括电子工程领域的传感器系统、自动控制、微波及天线相关内容,以及航空电子领域的卫星导航系统(GPS)、雷达、无线电导航、航空电子设备、航空通信系统、自动导航系统、下一代导航系统、无人机、城市空中交通(UAM)等相关的理论教育和实验实习,旨在培养具备现场适应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作为以实务教育和研究为中心的专业,该专业正进行多项活跃的研究活动,包括下一代合成孔径雷达(SAR)特色研究室、电磁波安全特色研究室、空间核心技术开发基础研究室、空间垃圾清除核心技术开发(Space Challenge)、多模式智能雷达用智能半导体开发(基础研究室)等。
未来出行核心技术课程包括雷达/激光雷达等非接触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图像复合导航技术、用于构建智能出行的环境感知及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控制技术、国防先进技术中的电磁干扰缓解/安全增强技术、以及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扩展的未来卫星、城市空中交通(UAM)、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应用技术的学习。
电气/电子相关大型企业,航空航天/汽车领域大型企业,国防相关企业,卫星通信系统开发企业,机器人开发与制造企业,智能工厂及物流系统相关企业,深造等。
AI融合ICT专业旨在培养引领当前产业重点和未来产业核心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系统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创意型实务人才。本专业的教育领域由ICT硬件、ICT软件和AI融合应用系统三部分组成。ICT硬件领域不仅包括智能手机、计算机等传统ICT系统,还涉及机器人、自动驾驶移动体等ICT系统的构成与设计、计算机结构、系统半导体、嵌入式系统等知识和技术。ICT软件领域涵盖了各种ICT系统驱动及应用软件开发所需的计算机编程、软件开发、算法等知识和技术。AI融合应用系统领域则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通信、网络、多媒体、AR/VR、机器人/汽车/无人机等各种ICT领域。AI融合ICT专业通过反映产业界最新技术和研究动向的实务教育课程及深化研究教育,致力于培养能够在未来AI时代中领先的、兼具硬件和软件实现能力的全能型人才。
ICT硬件领域主要课程: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结构、微处理器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VLSI系统、SoC设计概论
ICT软件领域主要课程:系统编程、操作系统、信息保护、大数据与云计算、软件工程
AI融合应用系统领域主要课程:机器学习、通信系统、通信信号处理设计、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
制造业领域:电子、通信设备及终端、通信服务、半导体(IDM、无晶圆厂设计公司)、汽车、城市空中交通(UAM)等相关企业的硬件/软件开发职位
国防工业及航空航天领域:硬件/软件开发人员
金融领域: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的软件职位及系统管理职位,金融科技/区块链/数据分析职位
互联网/安全/游戏/多媒体领域:门户网站/云计算/社交网络服务公司,广播/游戏/安全/内容公司的软件开发人员
政府机关/教育界:政府出资研究所研究员(硕士/博士),中央/地方政府技术职位公务员,大学教授(博士)
AI及无人驾驶产业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新增长动力,本系是为培养引领AI及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而于2022年新设的系。2021年科学技术信息通讯部支持的软件中心事业团成员,通过开设以实习和项目为基础的课程,以培养具备企业所要求的技术开发和研究能力的实战型AI融合人才为教育目标。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是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因此与AI融合大学的软件系、智能无人机工程系相联系,同时与相关企业等进行有机合作,培养融合型专家。
为了无人驾驶系统需要运行的认知、判断、控制程序,除了分别学习AI/SW、电机电子、机械等工学理论之外,还将融入这些技术的嵌入系统和数据共享的通信工程学等各种领域的知识进行融复合学习。此外,还通过以设计项目为基础的课程,将成长为Multiplayer系统工程师作为目标。为此,在教育课程的安排上,可以体验企划、设计、硬件制作、软件展现、试验等产品开发周期的全过程。课程主要由AI/SW基础和融合、Mobility深化及一线业务组成。通过这些,可以掌握开发无人驾驶系统所需的整体知识和技术,还可以培养一线业务能力。1年级和2年级学习AI/SW基础和AI/SW融合的基础课程,从2年级开始,有机械相关的控制/机器人学深化方向和与电子工程学相关的电子/通信深化方向,开始学习基础力学、电机电子概论及实习等深化方向的基础课程。3年级正式开始上对此进行深化的课程。4年级进修AI无人驾驶深化课程和设计及实习课程。也可以选修和正与学校或本系合作的企业共同进行产学合作项目的课程来代替设计课程,而参加系内小团体活动和各种校内外征集活动,可以积累更多的一线业务经验。
可以进军国内外汽车、机器人、无人机制造公司、交通出行服务公司、汽车零部件设计及制造公司、国家研究所、人工智能应用公司等。
学习软件及相关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安全等计算机科学。2021年入选软件中心大学项目,正加强专业教育、促进与企业的产学联系、培养AI+X融合型人才等,努力培养具备现在社会所需的软件能力的人才。对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端软件技术的需求将在所有领域都暴增。培养这种软件人才的软件系可以说是具有最高发展潜力的系。
软件系分为高级SW方向、AI方向、数据方向,培养各领域的专家。高级SW方向是培养开发者,包括网络/应用程序和系统软件开发、安全等。AI方向专门针对人工智能领域,例如模型的学习和推论以及由此生成新的数据。数据方向则专门针对大数据及数据库等数据相关领域。
软件系毕业生会成为软件工程师,主要负责软件策划、开发、管理、研究等。除了kakao、NAVER、NHN、LINE等专业软件企业,还可就职于三星电子、现代和起亚汽车、coupang、大韩航空、KT、韩华、企业银行、韩国电力、金融结算院等整个产业领域的优秀企业和公共机关,就业数量和质量满意度非常高。
电脑工程学系目标是培养在作为未来产业核心的计算机系统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发挥核心作用的具有创意性和一线业务能力的人才。教育领域由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领域组成。计算机硬件领域涉及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和设计、计算机结构、系统半导体、嵌入式系统等的知识和技术。计算机软件领域涉及计算机编程、软件开发、算法、数据结构等知识和技术。计算机应用领域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网络、多媒体、AR/VR、机器人/汽车等各个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领域。提供在与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有密切关系的各种产业领域可以使用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计算机硬件领域的主要课程有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结构、微处理器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VLSI系统、SoC设计概论等。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主要课程有系统编程、操作系统、信息保护、大数据及云计算、SW工程等。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主要课程有机器学习、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工学等。
计算机工程系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领域密切相关,未来前景非常光明。此外,随着5G、多媒体、航空航天、网络安全等现有产业的高度化和通过产业间融合出现新领域,预计将会创造出更多与计算机工学相关的职位和工作岗位。
▪ 制造业领域 : 电子公司、通信公司、半导体公司(IDM、Fabless Designhouse)、汽车公司等的HW/SW开发职业群
▪ 金融领域 : 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的SW职业群及系统管理职业群、金融科技/区块链/数据分析职业群
▪ 网络/安全/游戏/多媒体领域 : 门户网站/云端/SNS公司、电视广播/游戏/安全/内容公司等的SW开发者、防卫产业及航空航天领域的HW/SW开发者
▪ 教育界及公共行政机关 : 大学教授(博士)、中央及地方政府技术职高层公务员、政府出资研究所研究员(硕士、博士)
航空电子信息工程学部 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航空电子、电子、IT、计算机产业等未来核心高科技领域的高级工程师。本学部于2000年之前,由航空电子工程、航空IT与计算机工程等学科整合而成。学生在一年级完成共同课程和选修课程后,从二年级开始便可深入学习 IT、电子、航空电子工程及计算机数据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知识。课程体系涵盖多样的基础与通识课程、深入的专业课程、实验室实验及现场学习项目,旨在培养具备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高水平科技人才。
通过包容且多样化的教育项目,学部致力于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使学生能够在各自领域中发挥主导作用。为此,学部不断调整课程结构,以反映产业界最新技术的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
此外,学生不仅能将理论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验室实验与实际工作,还能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的学术研讨会,积极学习,从而缩小学界与业界的差距。学部同时开设设计课程与项目式学习,帮助学生提升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能够在快速变化的领域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
AI 融合专业 旨在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人才。本专业通过将 AI、数据(DATA)、软件(SW)技术应用于管理、工程、物流、运输、导航等各类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帮助学生提升高度的融合能力与实践能力。本专业自2021年起开设并运行与管理、新材料及物流相关的 AI 融合课程。主要参与的院系(学科)包括软件、AI 自动驾驶系统工程、电气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管理学、航空管理、新材料工程及航空运输物流等。
AI 融合管理专业
随着 AI 与软件(SW)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对兼具 AI、SW 技术与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为此,开设了 AI 融合管理专业课程:
软件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管理学相关知识。
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则有机会学习先进的 SW 技术。
AI 融合新材料专业
人工智能(AI)、大数据应用、智能移动、能源技术预计将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经济增长。AI 神经形态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 5G/B5G 通信元件材料、下一代能源转换与储存技术及相关新材料的研发与研究变得极为重要。随着国内主要产业(半导体、汽车、钢铁等)制造工艺中 AI 技术的快速应用,以及基于大数据的 AI 学习技术与新材料研究方法的快速发展,开设 AI 融合新材料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应对这一技术变革的 AI 与 SW 融合型新材料专业人才。
AI 融合物流专业
随着 AI、数据分析、物联网(IoT)、自动驾驶等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的发展,物流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快,对具备物流知识及 AI、SW 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迅速增加。AI 融合物流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应对社会变化和行业需求的“AI 与 SW 友好型复合创新物流人才”。
IT-Biz 融合专业
未来融合时代将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各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并将出现多种新兴产业。引领融合时代数字经济的专业人才,需要对多学科有基本理解。为此,开设 IT-Biz 融合专业课程(工程方向),为工程专业学生提供管理学学习机会,为管理学专业学生提供理解技术的机会。
自动驾驶融合专业
自动驾驶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话题。传统汽车企业与领先 IT 企业正在开展自动驾驶汽车研究,包括 LG 电子在内的多家公司也在参与。预计未来该领域对自动驾驶人才需求持续增加,因此开设相关教育课程与学习轨道,以培养该领域的专业人才。